合肥师范附小承办长三角项目式学习研讨会 |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5-04-02 |
4月2日,2025年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合肥研讨会小学专场在合肥师范附小举行。围绕项目式学习与科学思维构建,聚焦科学教育新实践,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和老师观摩了项目化学习课例,分享了学校科学教育新样态,探索学生科学思维培养路径。 与会嘉宾在学生的引导下,参观了学生劳动实践作品展:红色基因传承、金色非遗、蓝色科创、绿色环保、食育文化,还有篮球、跳绳、啦啦操等体育社团活动,展示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赢得了来宾们的点赞。 左为王亚丽老师,右为梁元老师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展示环节,合肥师范附小梁元老师展示的《天工造物——斗拱》课例,通过“观察-解构-建模”的探究流程,将工程思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达成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南门小学王雅丽老师执教的《种子的传播》则构建“现象观察→结构分析→功能推演”科学认知链条,融合生命观念与绿色生态意识培养。 左起依次为:孙建英、孙倩倩、丁必超、傅洁 分享环节,三所合肥学校与南通北城小学分享了校本化科学教育创新经验。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丁必超老师以《“智趣鱼灯”项目化课程:学生科学思维的创新培养》为题,讲述了学校以国家级非遗“鱼灯”为文化载体,从竹编技艺入手,融合图形化编程与传感技术,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跨代际对话。 合肥市锦城小学孙倩倩老师介绍学校如何通过构建"真实问题解决"项目群,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思维进阶培养体系。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傅洁老师介绍说,学校在科学课程上推陈出新,新开发斗拱STEAM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建立“学科知识→文化理解→创新实践”学习闭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南通市北城小学孙建英老师以《融学科之力开未来之窗》为题,讲述了学校全对象、全学科、全时空、全领域、全时段开展STEM教育的“博诚”实践,突破学科、时空边界实施科学教育。 浙江省台州市教科院张俊杰副院长强调:科学课程开发应坚持“双基为本、素养导向”,在项目式学习中落实“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核心素养要求,强调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创新实践,要特别关注"双减"背景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同时,科学课程开发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与科学知识、课程与育人的平衡,真正激活学生身心成长,达成育人目标。 研讨会由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合肥市教育局、《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主办,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协办。(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