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和高中,学业到底有什么不同? |
来源:第一时间 发布日期:2024-09-09 |
上海市桃浦中学副校长黄雅玲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1.学科“量大抽象” 初中和高中的学科内容在体量和抽象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阶段,以道法学科(思想政治)为例,学生学习的是基础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而到了高中,他们会接触到经济学和哲学等更为抽象的概念。教材容量庞大,40分钟一堂课会涵盖初中3~4节课的内容,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理解和消化这些抽象的概念。 2.学科“纵横交错” 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感受到跨学科考试的挑战,对一些学生来说,时间已经不够用了。高中更加强调六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采用主题式考试,要求学生在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上有所表现,且需要跨学科整合。 以语文为例,初中语文的选文通常较短,侧重于叙事和共情。而高中语文则更注重哲理性,文章长度较长,要求从哲学、人生、历史和未来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课文,展现其丰富的多学科融合性。高中不再是单科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交叉,这也是其难度之一。 3.放养”学习 自主分配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时间和学习任务都由老师安排。然而,高中更强调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安排时间。高中的课程包含多门学科,每门都涉及大量知识点,学生需花时间理解和归纳内容结构,有效利用时间至关重要。 例如早上是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候,适合学习人文类和语言类科目,效率较高。午休时间约半小时,需要充分休息,才能保证下午长达5小时的学习效果。晚上是高效的自主学习时间,大约1.5至2小时,可以通过观察找到最佳的学习时段,建议分段学习并专注于解决学科中的难题。 4.向阳生长 高一学生进入新环境后,需要有强大的抗挫折力:面对学业难度大幅提升,分数急剧下降,有些孩子会出现恐惧心理和一种学业失控感。面对多学科挑战时,问题不断涌现,负面情绪不停积累,非常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我们要像向阳植物一样,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面对学业失控感,希望家长和学生不要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是非,而是用因果关系去理解事情。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逐步恢复对学习的控制感,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重新拾起学习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