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写字”特别活动故事专栏34——怀素书蕉 |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10 |
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本名姓钱,十岁时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怀素。 怀素从小住在寺庙里,除了诵经打坐之外,就练习书法,他没有钱买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练习书法。后来他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但是,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一处,从未间断。后来怀素把他书蕉的小寺庙取名叫“绿天庵”。现在怀素的故里湖南永州还保留有“绿天庵”的遗址。 怀素书蕉 怀素虽然勤学苦练多年,有了较好的书写功力,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掌握书法的笔法,于是他求师访友,先后向李白、邬彤、张旭、颜真卿求教书法,并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使自己的书法迈入了崭新的境界。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笔法瘦劲,用笔圆健有力,使转如环,飞动自然,既狂放颠逸,又法度严谨,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一气呵成。 怀素草书 怀素和张旭一样都十分喜欢饮酒,曾经一日九醉,他说:“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人们称怀素为“醉僧”,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