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教育时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时讯
钟南山:学习科学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1

 

两年多来,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有很多创新的尝试。比如,基层社区联防联控、检测试剂盒,疫苗的研发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独创。所以,老师们要懂得,科学教育不但要讲科学,更要讲创新。

1673427896835437.png

  创新跟科学有什么区别呢?例如,某所大学或科学院所,有一个发现或者发明被报道出来,或者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很好的论文,论文甚至可能得奖。但这不完全是创新,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创意。我们进行科学素质培养必须清楚地认识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叫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应用。只有发明和发现还不够,要应用到实践中,应用于科学实践、临床实践或设计实践,最后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方面加起来才叫作创新。

  我们非常需要创新,但我们应该明白创新跟创意是两回事。我国前些年引进了很多技术,也有很多仿制,可能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我们的汽车品牌,在引进技术后做了很多改进,也推出很多新的产品类型,产生了不错的效益,但其中最原动力的一些东西并不是我们原创的,所以就不能说是创新或创造。

  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等人在水母中发现了一种绿色荧光蛋白,并在《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但在当时这个发现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后来经过很多人发展,包括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等人,他们研究这些荧光蛋白能不能标记在某些物质上,比如说一种药物被吃了以后到了身体的什么地方,代谢物质去了哪儿、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这样的研究使得这一发现能够用在医学、化学、兽医学等很多工作中,结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团队也因此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绝大部分获诺贝尔奖的科学技术,都是有发现、有发明,并产生了效果,这才叫创新。

  在中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中小学生不可能有很多创新,但作为老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设计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利用科学、技术、数学、历史等去解决问题,这是科学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素质。

  我从事学习和研究七十多年,最深的体会就是,基本功很重要。基本功有很多种,第一重要的是语文。我小学时作文还不错,我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领会别人话语的能力、抓住文章要点的能力等之所以稍微好一点,都得益于语文的学习。不管做哪一行,语文绝对重要。

  学习科学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强烈意识,树立这样的观点。

在中国进行科学研究,开展科学教育,除了培养兴趣以外,还要有使命感。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部分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到处卡我们的脖子,我们要进行科学创新,动力不单纯是好奇心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命感。中国的科学家应该这样,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也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科学创新需要培养四个素质:开拓精神、尊重事实、执着追求、协作精神。 

同时,中国的科学教育应倡导IMH教育。

  当前美国实行的是STEM教育,也就是加强学生在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四个方面的教育。我认为这个是不够全面的。它偏重于理工领域,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人文科学也需要有科学素质。同时,正如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严文蕃教授指出的,在STEM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而在英国实行的是STS教育,即注重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三方面的教育。它扩展了科学教育的目标,突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的目标,强调对科学的文化解读、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这个是对的,但是比较空泛。

  对中国的科学教育来讲,我个人的看法,最重要的是IMH教育,即Innovation(创新)、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Humanity(人文)。首先,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是单纯的发现和发明,还要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科学素质的教育,动力是“使命感”跟“兴趣”的结合,不是单纯强调兴趣。第三,科学素质的教育也要倡导人文精神,其中重点是协作精神。在我们中国,不管是******的研制,还是现在神舟十四号飞船的发射,都是多少万人、多少万个单位联合的结果。我们需要有协作的精神,从小就要培养这样的精神。

  本文节选自《中国基础教育》,作者钟南山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