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儿的入学准备要注重身心准备、 生活准备 、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而生活准备部分中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 图书 、玩具 、学习用品等。”为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迎松路分园大一班开展了以“整理有方,收纳幸福”为题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整理前·有计划
关于整理,孩子们怎么看?
王海琪:整理就是将东西摆放整齐,是做家务的意思。
李姝妹:整理就是将原本乱了的东西摆放好。
许馨月:有时候衣柜很乱,我把衣服拿出来一件件叠好,就是整理。
许芷歆:就是把物品放回原位的意思。
可见,大班的孩子们对于整理不仅有一定的认识,还了解收纳整理的好处,于是小朋友们各个化身“小侦探”,去搜寻班级里搜寻需要整理的地方......
来到储藏间,你看到了什么?
王若凝:我看到了书包乱乱的叠在一起,有的书包还掉到了地上。
王若惜:有的小朋友学具筐很很乱。
刘昆杰:我的学具筐就有点乱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王乐轩:小朋友们的水彩笔没有固定的位置,看起来很乱,如果能统一摆放位置,就看起来很整齐了。
韦梓桐:有的小朋友画的画还放在了学具筐下面,这样拿的时候多不方便啊。
大一班的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沟通交流,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认真分析和讨论着。最后总结出一套整理物品的好方法:水彩笔大,需要放最底下,手工作品放在筐子里方便拿的位置、水杯要绕绕好……孩子们决定动动画笔,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摆放位置。
整理中·有方法
参照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孩子们找到学具筐,试着将筐内物品叠放整齐,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琪琪:水彩笔太长了了,只能斜着放进去,浪费了好多空间。
彬彬:我怎么都绕不好跳绳,它总是散开。
筱彤:作品大大小小,有时候一拿画就给黏土拖了下来。
老师趁热打铁,通过照片、视频和实物演示的形式,为孩子展示了更科学的收纳技巧,更大限度的利用学具筐的空间,接着,孩子们再次对学具筐内的物品进行调整、归纳,总算让小学具筐焕然一新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不会整理书包可不行。老师先介绍了小书包的构造,小书包的侧兜可以放水杯和雨伞,前面的小兜可以放纸巾、跳绳等小物品,课本和铅笔盒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放在书包“肚子”里,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从书包里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啦。大一班小朋友纷纷效仿、学习,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他们是这样做的......
整理后·有变化
利用学习到的收纳方法,孩子们对班级内杂乱的地方都进行了整理,前后的变化可真大啊......
整理事小,习惯事大。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不是“断点式”的提醒,需要家长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每一天的整理情况,并渗透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家园携手,不断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为科学实施幼小衔接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