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大学生在运动中拓展朋友圈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4-12-06 人气:59 |
因为乒乓球,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刘啸宇结识了同学院的印尼研究生学长,“我教他打球,他为我的学业规划提供建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大学生运动社交话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4429份有效问卷,78.5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在运动中结交朋友。加入校园运动社团(71.06%)、选择自发组织的运动小组(36.43%)、参加专业体育俱乐部(25.90%)、上健身团课(20.90%)、在线上运动社交平台寻找伙伴(17.71%)都是受访大学生通过运动拓展朋友圈的方式。 受访大学生通过多种运动形式结识新朋友 每到周三,刘啸宇都会和学长约上一起打乒乓球,两个人从陌生变得熟悉,从乒乓球开始,美食、文化、学习方法、人生规划……都成了刘啸宇和包括学长在内的印度尼西亚朋友们的话题。 “如果没有打乒乓球的机缘,即便是在同一个学院,我可能也接触不到他们,更不会有话题讨论。”刘啸宇说。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鲍哲浩是校运动会男子100米和200米的冠军,也是校排球队、学院足球队的一员。“足球队每年都会有新球员入队,新球员入队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每年12月,足球队还会组织年会;排球队则会为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组织欢送派对,“大家会哭着笑着抱在一起”。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58.38%的受访大学生经常在双人运动中结识运动伙伴,49.41%的受访大学生经常在个人项目中认识新朋友,42.36%的受访大学生则会在团体运动中拓展朋友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智慧表示,运动成为青年社交的重要方式,正是其在参与、观赏和教育价值方面的体现。“很多新兴运动与时尚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朋辈因素的带动下,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韩轩是一名热爱运动的大学生,足球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休闲时间,“刚开始是通过学校社团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城市的球友,社交圈逐渐扩大。”韩轩说。 在运动社交中认识自我,强化群体认同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不仅帮助刘啸宇纠正了错误的运动习惯,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运动本来就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与朋友切磋提升了水平,在竞技感和成就感的加持下,身体会产生内啡肽。”刘啸宇说,“每次运动结束,我和朋友从体育馆出来都感到精力充沛。” 王智慧观察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在规则面前创造出更多平等感,运动参与者对自身快乐体验的追求往往要大于过去对结构化意义的追求。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77.33%的受访大学生在结识运动伙伴时看重对方性格,有其他兴趣爱好(71.38%)、技术水平(28.60%)、有共同的朋友(25.85%)也是受访大学生在运动社交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条龙要舞好,每个人的动作都必须完美,才能呈现精彩的舞龙效果。”陈佳坤是集美大学舞龙队的队长,今年10月,集美大学舞龙队在第十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获规定套路第二名。备赛集训期间,他和队友们配合,集体训练了让大家成为配合默契的好朋友。 对韩轩来说,把陌生人变为球友从不是什么难事。“在球场上,因为足球这个共同‘语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展现的是自己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个人身份。” 对运动保持热爱,让社交自然发生 竹林、茶园、乡村……刘啸宇和朋友们通过骑行几乎逛遍了宁波有意思的地方,这让他领略了江南城市的生活和风景。 2024年10月,刘啸宇和朋友的身影出现在第十届浙皖闽赣四省边际自行车挑战赛上。“朋友的陪伴和鼓励,让我顺利地投入了一项从未接触过的运动,在买车和骑行姿势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将更多精力投入运动本身”。 王智慧强调,运动社交在身体承受能力、社交越轨行为和价值观碰撞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越野圈、骑行圈、户外圈等运动圈子基于兴趣爱好集结,缺少严格的准入门槛,不同水平层次、运动观念的成员聚在一起,如果缺少足够的判断辨别能力,容易背离运动社交的初衷。”王智慧说。(王军利 卞心怡 文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