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写字”特别活动故事专栏08——大盂鼎 |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2-16 |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有一米高,它圆圆的大肚子,两个大耳朵,像一个弥勒佛一样。下面是三个蹄形的腿,鼎的身上有非常好看的古代花纹。 大盂鼎是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后来一个商人买到了宝鼎,把它献给了陕甘总督左宗棠。左宗棠又将宝鼎赠送给了他的好朋友金石学家潘祖荫。为了保护大盂鼎,潘家后人付出了很多血与泪的代价,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潘家将大盂鼎捐献给了国家。为表彰潘家献宝壮举,文化部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现在大盂鼎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是个特殊的鼎,说它特殊并不是指它大,也不是它的形状,而是它的文字和内容。 大盂鼎内壁铸造有铭文219字,记述了周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能有伟大的建国业绩,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文武大臣从不酗酒,每逢祭祀时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酗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 大盂鼎上的文字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它阐述了喝酒误事误国的事例。现在大家都知道,一旦喝酒了,是绝对不能开车的,这叫“酒驾”,如果酒驾开车,不但危害到咱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有可能危及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喝酒,特别是酗酒是误事的,甚至害人害己,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严肃地禁止酗酒,并且把“敬酒告示”铸造在鼎上,让后世牢记不忘,可谓是真正的“警钟长鸣”啊! 大盂鼎上的文字也很特别,被称为“戈撇矛捺”,也就是说每一个字的捺画就像矛(也就是古代的枪)的头一样,既凝重又锋利,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禁酒令”,是多么的严肃啊!就像枪扎在心窝里一样,任何人也不能违背,也不敢违背,寓意着违背的人必死。 大盂鼎的文字从书法的角度讲字形严谨,结构端庄,方圆兼备,浑厚雄伟,布局上气势恢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大篆书法的重要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