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教育时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时讯
安徽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持续聚焦全国“两会” 热议教育改革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09    人气:507

连日来,安徽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持续关注全国“两会”动态,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对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提振信心、担当尽责、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医科大学师生收看全国“两会”直播


宿州学院党委书记汪刘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今年是宿州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最为关键的一年。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戮力同心,奋勇争先,打赢“申硕”攻坚战,为全面加快现代化美好安徽、现代化新宿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刘业勋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合肥市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工程、学生减负增效工程、优质均衡推进工程,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示范县(市)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要出台合肥市“五大行动”工作方案,建立“五大行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争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穗萌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为党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坚持改革创新,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内涵建设,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抓手,以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再上一个新台阶。

合肥市第九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章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过去的一年,合肥市第九中学进入新老校区同步办学的全新历史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积极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大力推进学校“六有四为”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做幸福的九中人”校园氛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关心关爱学生,为学生全面有个性健康成长,为合肥市第九中学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安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聂全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的关心,体现了教育公平。作为招生部门,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安徽师范大学每年都有面向新疆等西部地区和省内农村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还有为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定向培养教师的专项招生计划。我们要主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扩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的专项计划,积极为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培养更多优秀师资,不断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玲表示,政府工作报告14次提到教育,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民有所呼,国有所应。国有所需,我有所行。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芜湖师范附小全体教师将提高政治站位,明辨工作方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尽职履责,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扎实的知识能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芜湖师范附小开展“学全国两会精神、促教育品质发展”学习讨论

安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邱志海表示,细读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取得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作为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建设指挥部直属党支部,我们将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新医科理念,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落实“学院+中心”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高质量推进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安徽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医学人才和医学智力支持。

马鞍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谢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马鞍山市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扩大学位供给,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优质资源校际流动。落实“公民同招”,深化民办学校电脑派位招生、义务教育均衡阳光分班、学位年限制等改革举措,保障教育公平。

皖西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全林教授表示,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虽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我国发展仍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底气保障。2022年是皖西学院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申硕”工作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好五大发展积淀优势,团结拼搏、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能力水平,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春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思政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同责,学校、家庭、社会同频共振,协同育人,共建思政教育共同体,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治理效能,实现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汤飚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两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人备受振奋、倍感鼓舞,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战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传递好“两会”声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师生员工,守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答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提供思想保证、凝聚精神力量。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卞振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艺术教育承担着培育文化艺术人才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未来安徽地区、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强艺术实践教育,为广大学子考取各项艺术技能***证书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加强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把艺德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培养能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实践型人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梅雨虹表示,过去一年里,党和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繁荣发展。“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教育政策的受益者,更要成为行动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作桨,以梦想为帆,让青春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阿芒尼沙·依来克表示,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大会。作为一名生长在边疆地区的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边疆地区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通过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应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紧跟时代步伐,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做出成绩,同亿万中国人民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安庆师范大学2020级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晨表示,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感到无比激动,因为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正因为获得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帮助,我才能够继续享受优质的教育,成为一名视障研究生。虽然我是残疾人,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中国梦”。毕业后我将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我深感重任在肩,将以实际行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奉献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带领视障学生们勇敢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安徽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2019级音乐表演本科班学生凌宏月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们见证了祖国在2021年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2022年,新的挑战,新的未来,我也对新一年的祖国发展充满期待。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