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理遇见历史与美术:淮南十五中这堂"家乡课"火出圈! |
来源:淮南市第十五中学 发布日期:2025-04-27 |
4月14日下午,淮南市第十五中学政史地综合教研组在七(3)班教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淮南印象:多维视角下的家乡探”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展示课。此次活动通过地理、历史、美术三大学科的有机联动,将家乡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实践,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盛宴,吸引了全校教师观摩并引发热烈反响。 展示课由地理教师岳静怡、历史教师邵紫璇和美术教师张琛琛联合执教。地理课堂《五彩淮南》以淮南的自然地貌、气候特征和矿产资源为切入点,结合“能源之都”的城市定位,通过实景图片和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解析家乡发展脉络。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八公山地质构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本土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现了对家乡资源禀赋的深度思考。 历史课堂《地理探寻,历史追寻》以楚汉文化为起点,串联起淮南王刘安、寿州古城等历史符号,借助文献与考古资料还原城市变迁。课堂设计别具匠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汉代学者”与“现代城市规划师”的对话,辩证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跨学科教学“以现实问题驱动学习”的理念。 美术课堂以同名课题收尾,张琛琛老师通过展示淮南剪纸艺术、微派建筑遗存及焦岗湖湿地景观,启发学生用艺术语言重构家乡印象。学生创作的《淮水长卷》《煤城新貌》等作品,不仅融合了地理风貌与历史元素,更体现了美育与乡土教育的深度融合。 此次活动以“淮南印象”为核心主题,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综合素养;教研组协同备课机制的创新实践,突破单一学科局限,形成了“地理搭框架、历史注内涵、艺术赋表达”的课程开发模式。 淮南十五中执行校长王的明介绍,此次展示课是淮南十五中“2024-2025学年度教研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一环。此前,学校已通过青年教师开放课堂、课题研究培训等活动持续推动教学创新。 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胜利指出,淮南十五中的探索与近期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课程新模式”研讨会精神高度契合,标志着基础教育正从“分科深耕”向“融合育人”转型。这场展示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家乡文化课,更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鲜活注脚,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吴跃明) |